“既生元宇宙、何生ChatGPT”,如今在2023年春季,各类“GPT”无疑才是科技巨头的宠儿。就像当年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希望拿到元宇宙这张通往未来的船票一样,现在如果没有一款自己的“GPT”,几乎都不好意思号称自己是巨头了。
但在ChatGPT迅速走红后,元宇宙自然也就没人提了,甚至于元宇宙的鼓吹手META都已不再高喊“All in 元宇宙”。
既然元宇宙“凉了”,有关它的一切自然也就“树倒猢狲散”。但在日前有一则消息突然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榜,显示其林俊杰此前以在2021年11月以12.3万美元在全球最大元宇宙地产销售平台Decentraland购买的三块虚拟地产,如今这笔投资的浮亏高达91%,目前价值仅约1万美元。对此林俊杰在社交平台上选择了一种云淡风轻的姿态回应,“听说最近很多人想帮我理财。”
虽然对于林俊杰这样的知名歌手来说,10万美元的亏损离伤筋动骨还有十万八千里,但无论怎样娱乐化的表述,显然也改变不了高达90%以上的投资蒸发比例。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林俊杰这一笔在元宇宙里3块虚拟地产的估值,就已分别下跌了81.5%、80.1%和80.4%。换而言之,元宇宙中虚拟地产的崩盘早在去年秋季就已经是事实了。
既然现实世界中有“炒房”,那么在号称复刻现实的元宇宙中、当然也能“炒房”。其中以林俊杰当时购买虚拟地产的平台Decentraland为例,它的销售策略与现实世界的房地产销售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还明明白白地告诉用户平台上的虚拟地产是限量供应的。
以至于,彼时Decentraland也确实吸引到了一些“炒房客”,例如在曾有人在Decentraland的出生点附近打出了“出生点,一铺养三代,你懂的”这样的标语,来售卖这一地块。
但现实世界中的房子本质上是土地值钱,土地则捆绑了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价值,换句话来说,就是经济活动衡量地产价值,而有价值的土地则往往是稀缺的。虽然彼时在元宇宙里搞虚拟地产的人其实也在努力营造稀缺性,但遗憾的是,除了人为制造的稀缺外,元宇宙里的虚拟地产几乎就一无是处了。并且以元宇宙目前所表现出的水准来说,显然还缺乏一个有独属于自己的经济活动,更多的使用场景是在娱乐方面。
而此前元宇宙中的虚拟地产之所以能卖出高价,甚至有投资机构花费243万美元购买一块虚拟地产,是因为他们炒的是未来的预期。一旦元宇宙真的建立起来,当全世界的用户都涌入元宇宙中,前期的投资就会换来回报。
可遗憾的是,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梦想,并俨然已经伴随着更有现实意义、更有可操作性的ChatGPT出现而破碎。要知道,ChatGPT这类大语言模型可谓是“吞金怪兽”,所以也使得热钱自然也就冷落了元宇宙。
那么问题来了,林俊杰到底有没有真的在这一笔投资上亏损呢?有一个很有趣的事实是,关于林俊杰在Decentraland买虚拟地产这件事,唯一的证据只有他自己发布的一条推特,所以有相当多网友猜测他其实一毛钱都没花。为什么会有这种猜测出现?答案其实是名人背书空气币的套路,在过去数年间在币圈已经上演了无数次。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柴犬币(shib)的发行方,在狗狗币靠着马斯克的力推而走红之后,就跟风做了一个shib,并试图打算找到属于shib的“贵人”,盯上了币圈名人、以太坊创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并且在在未征求V神同意的情况下,强行向他的比特币钱包打入了发行规模一半的shib,等于说强行借用了V神在币圈的名气,逼得后者选择销毁了他所持有的剩余90% Shiba,并将剩下的10%捐给了慈善机构。
无独有偶,在不久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加密资产企业家孙宇晨一案中,就有影视明星Lindsay Lohan、网红拳击手Jake Paul、说唱歌手Soulja Bo)、流行歌手Austin Mahone等8位名人被一同指控。而这一批名人被指控的原因,就是非法推广孙宇晨旗下的虚拟货币,且未披露其获得报酬的事实和金额。
而币圈、元宇宙、NFT的操盘者为什么青睐找名人背书,原因就是这一系列基于区块链的产品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共识决定价值。区块链的核心就是去中心化的共识过程,比特币、以太坊,乃至狗狗币也都是诞生于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所以问题来了,比特币的共识源自于对一种新型支付方式或货币体系,而凝聚这一共识其实花费了多年的时间。
但如今这些操盘者并没想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培养共识,就只能依靠名人的明星效应进行捆绑式销售,也就是名人先买、普通消费者跟进,事成后前者的钱如数奉还、后者的钱三七分成。当然,不吝于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他人并不道德,但这一模式在区块链、虚拟货币、NFT,乃至元宇宙上已经上演过无数次,所以也由不得吃瓜网友联想。
总的来说,此次林俊杰投资元宇宙虚拟地产“塌房”的结果背后,是虚拟地产乃至元宇宙的共识并没有被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