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看不尽斗拱飞檐,树影红墙。叹不止榫卯涂料,技艺绝伦”。诗中所说的紫禁城,现称故宫,于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历时十四年建成。如今,这座威严端庄的宫殿群已经辉煌了六百年。
六百多年的风吹雨打,故宫仍然屹立不倒,靠的不仅仅是各个时代的修缮维护人员的技艺,更多地,还是在于,修建故宫时的严谨和呕心沥血。据说当时,连一块铺地所用的砖头,要求也十分严苛,单单是选泥土这一环节,就要准备大半年时间。如此豪华的地砖,自然有人会去研究,在经过一些专家对故宫地砖研究分析后,人们纷纷感叹,朱棣心真狠。
这座经历了明清两朝代的宫城,依然气势宏伟壮丽,开阔明朗,宫殿沿一条南北中轴线排列,贯穿了整个北京城。要知道,在古代,没有现代科技,唯一靠的就是人力和智慧,能够建造出故宫这一宏伟建筑群,实在是令人感叹万分。
当然,故宫在经历了两个朝代后,不免会出现一些破损。好在,几百年间,故宫也一直被人们不断地修复着。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就坚持对故宫进行修缮工作,并且也会安排定期维护。于是就有修复人员发现,故宫的地砖结构设计十分不可思议,因为它竟然铺设了十五层,横排七层,竖排八层,地砖总数量就达到了八千多万块。
据史料记载,故宫所用的地砖,来源十分讲究,必须得是产自苏州的金砖。当然,这里的金砖并不是指金子做的砖头,而是指在制作地砖的过程中,工匠往里面放了桐油,使得成品砖头呈现金黄色,于是便有了这样的美称。
金砖作为皇家专用的砖头,做工精美,造价十分昂贵,毕竟它在制作时,就比普通的砖头要耗费心思。从泥土到成品,就要历时两年多,而且就算制造出来,也并不代表会被使用,因为还要对每一块砖头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筛选,要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如果有哪一批砖头中,存在不合格的砖头,那么这批都不会采用了,这种严苛程度,简直堪比选妃。由此可见,将其叫做金砖,也算是十分契合了。
砖头的制作已经如此复杂,可想而知,后续的铺设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流程极其繁琐。光是这八千万块砖头,将全部故宫都铺满,而且是一层又一层的地砖,这其中,又要花费多少人力和时间。说到这里,有人就会问,为什么要铺上十五层这么多,真的需要这么多吗?别着急,文章后面,就有答案。
“心狠手辣”的朱棣
我们都知道,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临死前将皇位传给其孙子朱允炆,这引起了朱棣等人的不满,因为作为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才华出众,也最有机会接替去世的大哥继承皇位,但由于朱元璋个人行事独断,为人刚愎自用,执意让朱允炆继承皇位,朱棣也对此毫无办法。
但是朱棣内心始终不服气。确实,历史上的朱允炆,虽有才智且聪明伶俐,但并不是做统治者的料,而历史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在位期间,由于强制性执行削藩政策,导致君臣不一心,人心涣散。因此等到朱元璋死后,朱棣便展开了夺权行动。
为了夺取皇位,朱棣心生一计,欺骗朱允炆,假装自己生病,暗地里却操练军队。当时朱允炆皇位还没做多久,朱棣以奉天靖难,发动靖难之役,攻破南京,最终朱棣成功夺取政权。不得不说,相比于朱允炆,朱棣更适合做一国之君。朱棣在政期间,广纳贤臣,积极恢复民生,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国力强盛,还被世人称作“永乐盛世”。
朱棣在位时,还积极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也是在那个时候,这使得当时的明朝与亚洲以及非洲各个国家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大明盛世,还出现了囊括了明朝及以前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丰富内容的《永乐大典》这一经典百科全书。
朱棣的用心
一些学者认为,在位的朱棣,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于是颇费心思的建造故宫,他先是动用了很多人加固了城墙,后为防止有敌人挖地道来偷袭,所以采用十几层的金砖进行铺设,即使有敌人想通过挖地道进入城内,估计还没等到挖穿就会被发现处理掉。
而且,为了保证砖头质量,朱棣沿用了朱元璋的“责任制度”这一做法,就是在每一块砖头上都要刻有名字,如果砖头出了事,那么这个砖头上所对应的人,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而且如若砖头出现质量问题,相关的责任人和官员都要受到惩罚,且惩罚手段十分严厉。
除此之外,朱棣还给宫殿取名为紫禁城。紫禁城这个名字因“紫微帝星”而来,紫微帝星,是众星之主,万象宗师,它永远处于天空最中间的位置,它在古人眼里代表着尊贵,以及至高无上的位置。所以,朱棣为了给自己正名,对于故宫的建立可谓全心投入,费尽心思。
有人说朱棣心狠手辣,其实,这与朱棣征战多年锻炼出的心性有关,而且,要知道,身为帝王,如果没有这种做事的态度和手段,很难相信他能够将国家治理好。而且,如果没有朱棣的严苛的管理制度与惩罚制度,恐怕故宫也不会屹立六百年风吹雨打不动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也正是因为明成祖朱棣的励精图治才有了永乐盛世,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朱棣的一些为人处事之风格态度也算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